找到相关内容207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一老法师宣讲佛法的要义

    世界或者会退,但是到了极乐世界,就永远不会退的,皆是阿鞞跋致。菩提不退,菩提心不退,菩提行不退,到了极乐世界都是不退转的。我们在娑婆世界,是靠不住的,今世或许不退,来世我可就不知道了。今世可能不退,...,若已生,若今生,若当生,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,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你发了后,诸佛就会护念著你,有就必成的。像我在年少的时候,十六岁闻到佛法后,就发了。发了什么呢?发了当和尚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1425583892.html
  • 天台宗的菩萨成思想

      摄善(法)者于律仪上起大菩提心,能止一切不修善事,   勤修诸善,满菩提也。摄(众)生者菩萨利益众生,有   十一事,皆是益物,广利众生也。(《大正》40,563中   —下) 。 ...同前定义,禅即定义,无漏即道义。要誓者,凡举大事,必先立要,要者期也也。   日本学者工桥秀高所著《戒律之研究》,八十卷本《华严经》所示的三聚戒,未明确,究竟是指律仪戒、摄善法、摄众生的三聚净戒,...

    明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786344.html
  • 介绍印顺导师

    。所以他提出的“人间佛教”,是符合“缘起”的佛教本质,本于原始佛教质 、亲切的人间性、亲和性,行初期大乘兼顾慈悲心、菩提与空性慧的菩萨愿行。但对于后期大乘的一些长处,导师认为还是不妨加以吸收,但是要...幸运,较默如长老晚了一个世代,长老和印顺导师是同时代的人,所以他当时弄不清楚的问题,今天我们经过印顺导师的教导,都能非常清楚简洁地掌握重点。   印顺导师已经九十四岁了,今天在这里闻法的所有功德,回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687247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念佛法门

    弟子某某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以净光照我,慈誓摄我。我今正念,称如来名,为菩提道,求生净土。佛昔本誓,若有众生,欲生我国,至心信乐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以此念佛因缘,得入如来大誓海中,承佛慈力,众罪消灭,净因增长。若临命终,自知时至,身无病苦,心不贪恋,意不颠倒,如入禅定。佛及圣众,手执金台,来迎接我,于一念顷,生极乐国。花开见佛,即闻佛来,顿开佛慧,广度众生,满菩提。   我今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5.html
  • 人间佛教,薪火相传

    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行,这是什么呢?是不断地以深彻的菩提、洋溢的大悲心与清净的空性慧,来帮助众生;而在每一个过程中,忘记自己,却也不知不觉地成就了自己。他只看到众生的苦难,看不到自己的需要,而渐渐在长...如果他身边多几位有大悲、大智、大勇的同同行者,他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力,还会不祇于此。但是这些无奈,也使得他断然从“外弘”回复到“内修”的生活,写出了更多更精采而广度深度兼具的创作,更方便了我们这些后学者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189873.html
  • 惟因老和尚禅七开示

    问题,尚且放在一边,还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值得罣碍。如果有,就要发菩萨心,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。”广度有情,满菩提。参!   冬月初一日开示   达摩祖师《破相论》云:“烧香者,非世间有...病人不服药,无病何须医本无烦恼,焉有菩提?因有贪嗔痴,故立戒定慧。反过头来说,因为我们有习气毛病,所以要服药,不可以讳疾忌医。有什么病,服什么药,药无贵贱,愈病者良。佛法者,医心病之良药也。   ...

    惟因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1590728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

    “无持无犯”是目标。他一再强调:“有犯名菩萨,无犯名外道。”在《受菩萨戒法并序》的最后,延寿期望一切众生都接受人乘佛教的戒律,他说:“普愿法界含识,凡有见闻,受菩萨戒而行菩萨心,发菩提而圆菩提果耳。...摄善法戒重在“行善”,是大乘菩萨所修之律仪戒,以修身、口、意之善、行六波罗蜜回向无上菩提。饶益有情戒又作摄众生戒,重在“利他”。此三聚净戒之中,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是僧俗通行的,而“摄律仪戒”则僧俗之间有所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995094.html